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月12日下午,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召开了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国际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庆明,党委书记、副院长宇文永康及各系主任参会。

会上,各系主任聚焦三大板块,围绕小语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块、数字化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三大板块进行了详细汇报。在小语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块,各系主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小语种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跨学科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同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数字化能力培养方面,针对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各系主任强调了数字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等措施,推动数字化技术与语言文化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各系主任分享了加强校企合作等具体举措,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李庆明在听取汇报后,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内涵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把握基础课程,守住教师本位;他强调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平衡,坚守教育初心;二是对标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全方位改革,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如推广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宇文永康在发言中强调:一是要夯实人才培养质量,要严格对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与管理协同发力,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充分发挥“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学中以学生质量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拟定目标,校对考核要求,通过明确目标和优化考核机制,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学院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明了方向,也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