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语言文化学院2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活动 >> 正文
网络安全宣传周//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守护校园生活安全
发布时间:2025-09-17 发布者:语桥青年 浏览次数: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守护校园生活安全

·防诈指南·

前言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求职的重要载体,但校园贷诈骗、账号被盗、隐私泄露、论文数据窃取等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不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影响学业进展与个人信息安全。

01 大学生需警惕的网络安全威胁

账户与财产威胁

随着校园生活的线上化,各类账户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经济需求的校园贷虚假APP”层出不穷,这些APP常以低利息、无抵押为诱饵,通过非官方渠道传播,诱导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手续费,最终导致财产损失;另一方面,网课平台、教务系统等学习类账户因学生设置生日、学号等弱密码,易被破解,可能导致课程进度篡改、考试信息泄露,甚至会直接威胁财产安全。

隐私泄露威胁

大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隐私保护意识薄弱,易引发信息泄露风险。求职季时,部分学生为提高成功率,盲目向非正规招聘平台或中介机构投递简历,导致身份证号、家庭联系方式、银行卡信息等敏感内容被泄露,甚至被用于非法借贷、身份冒用。

设备与数据威胁

公共区域的网络和外接设备是数据安全的重要漏洞。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的公共WiFi多为开放式网络,缺乏加密保护,若学生在连接时进行论文传输、在线支付等操作,电脑或手机内的论文原稿、作业资料、个人聊天记录等数据可能被窃取;此外,学生间借用U盘、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时,若未先进行杀毒处理就接入校园网设备,极易导致设备感染病毒,不仅会损坏本地文件,还可能造成校园网内的病毒传播,影响其他同学的设备安全。

02 大学生应清楚的规避措施

账户与财产防护

在账户注册和使用环节建立双重防线。下载校园贷、兼职类、学习类APP时,务必通过手机自带的官方应用商店,拒绝点击群聊、短信、陌生邮件中的不明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对于教务系统、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关联重要信息的账户,需设置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强密码,且不同账户避免使用相同密码,同时开启短信验证、人脸识别等双重认证功能,降低账户被盗风险。

隐私与数据保护

在信息分享和存储环节做好筛选与加密。求职时优先选择学校就业网、知名招聘平台或企业官方网站投递简历,简历中仅保留必要的求职信息,删除家庭详细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等无关隐私内容;在公共场合避免连接无密码的公共WiFi,若需使用网络可开启手机热点;对于论文、实验数据、课程设计等重要文件,存储时可通过压缩加密、云盘私密文件夹等方式保护,外接U盘、移动硬盘接入设备前,需先用安全软件进行全面杀毒,确认无风险后再使用。

诈骗与风险规避

在面对诱惑和突发情况时保持理性与核实。对于刷单兼职赚佣金”“高额返现活动”“免费送礼品需转发助力等诱惑,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轻易扫描非官方活动的二维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遇到同学微信借钱”“老师线上催缴费用”“辅导员要求提交个人信息等情况,不可直接轻信,需通过电话、当面沟通或班级群内公开确认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后续操作,避免因熟人诈骗造成损失。

03 大学生应学会的紧急应对措施

账户、财产异常应对

发现账号被盗(如教务系统、支付账户),立即冻结账户(联系平台客服或通过官方渠道挂失),修改所有关联账户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遭遇校园贷诈骗、刷单诈骗,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时联系导员或校园保卫处寻求帮助。

隐私泄露处理

若身份证、简历等敏感信息泄露,尽快联系涉事平台删除信息,向征信机构查询是否有异常记录;发现个人照片、定位被恶意传播,保存证据并要求传播者删除,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如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权益,避免扩大泄露范围。

诈骗核实与止损

接到借钱”“催缴费用等可疑请求,未核实前坚决不转账,通过电话、当面沟通等官方方式联系对方确认;若已初步受骗(如扫描陌生二维码、点击可疑链接),立即关闭手机网络,修改银行卡密码,检查账户余额,发现资金异常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总结

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集中在账户财产、隐私数据、设备安全三大领域,需通过规范APP下载、设置强密码、保护敏感信息、谨慎使用公共网络等专属措施主动防范。而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需结合场景化宣传强化风险认知、依托课程活动深化防护技能、通过师生联动提供实时帮助,形成个人防范+校园保障的双重防线,切实守护大学生的网络权益与校园网络生态安全。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 邮编:710105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