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下午,由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中外跨文化交流之溯源”专题讲座在4102T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资深外交官、前驻奥地利文化参赞贾建新先生担任主讲,带领现场150余名师生穿越千年历史长河,探寻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源头与脉络。

讲座伊始,贾建新参赞以张骞凿空西域、郑和远航西洋的壮举为引,勾勒出横贯亚欧大陆的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他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四大发明西传,推动了世界技术与艺术的革新;而西域的物产、佛教哲学、伊斯兰文化等亦沿丝路东渐,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贾参赞强调:“中华文明从不是孤立发展的奇迹,其生命力正源于持续不断的对外交流与融合。”

在近两小时的讲述中,贾建新参赞依托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与文献,生动还原了汉唐至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融的鲜活场景。其中,多件首次在西安公开的秘藏档案——如敦煌写本中的异域记载、元代景教碑刻拓片、明清宫廷西洋仪器图录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实物史料让听众得以“直击历史现场”,感受跨越时空的文明碰撞与共生。
结合自身长期驻外工作的经历,贾参赞进一步阐释了跨文化交流对当代世界的启示。他谈到,从古代丝路的“胡汉交融”到今日“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尊重差异、互学互鉴始终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他鼓励青年学子以开放心态面对全球文化多样性,主动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践行者。
在互动环节,贾参赞就“如何理解文明互鉴中的文化安全”、“青年在国际传播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与师生展开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讲座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跨文化实践课”。学生从中领悟到语言是文明对话的桥梁,坚定了专业使命;更学会了以双向奔赴的视角理解文明互鉴。讲座既拓宽了国际视野,也为个人职业发展树立了鲜活榜样,激励师生在文明交流中展现当代担当。